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
作为产业发展强劲的民营经济大市,泉州正加紧步伐,因地制宜,聚焦新质生产力,不断推进前沿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转型,开辟未来发展的新赛道。
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在这条“新”赛道上,企业怎么样应对,有哪些机遇和挑战?泉州如何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新引擎作用?
即日起,闽南网推出特别策划《新质生产力在泉州》,聚焦“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报道,实地探访各行业、企业向“新”而行,并对话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解析泉州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闽南网5月20日讯(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 洪方博涛 文/图)纺织鞋服产业作为泉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泉州最具竞争力和最有发展的潜在能力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泉州已构建起涵盖棉纺、化纤、织造、染整、成衣加工、辅料生产、市场营销、品牌经营等全领域的非常完善的纺织鞋服产业链,形成了超2000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
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传统纺织鞋服产业当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闽南网记者正常采访了来自纺织鞋服领域的专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石狮产业研究院院长蔡涛博士,听听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解读。
蔡涛博士介绍,“新质生产力”体现在传统纺织服装行业里面,需要去提升的东西其实是非常多的。
比如说从生产加工的角度,泉州既是一个生产加工基地,也是品牌之都,那么对于生产加工而言,怎么样才能做到提高效率、提高性能两个方面。首先,效率会与智能化信息化结合在一起,来提升整个泉州生产制造的加工水平。
蔡涛介绍,泉州以往的传统服装生产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国内服装及全行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生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体现在智能化的生产流水线,高精准的剪裁、喷染设备等,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大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产能。
此外,在数据应用管理及仓储方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实现智能化管理。例如在生产面辅料、原料的准备过程中,能够最终靠大数据提醒,提前储备三至六个月的原材料,生产效率会因此得到提升;通过数字化转型,使企业达到快速柔性生产,大大降低库存率。
目前,数字化转型已经逐步融入到纺织鞋服生产、管理领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工具,塑造了“数字+”“智能+”的应用场景,为推动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从信任的角度,泉州的纺织服装和鞋材产品要从质量上、性能上做到让我们消费者认可。
蔡涛介绍,泉州作为“晋江经验”的发源地,纺织服装产业中民营经济占主要成分。如果说过去的泉州纺织服装发展主要是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宽松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大部分泉州纺织服装品牌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卖方市场环境下,依靠沿海贸易优势,通过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勤奋努力奋斗形成的;未来的泉州纺织服装发展需要依靠的是“品牌之都”的品牌终端影响力,系统完善的产业链支撑,以及高端技能人才和智能智造赋能下的“优质生产力”。
“品牌终端如果站在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角度,就要关注应用场景,关注消费者的体验,最终能够把产品变成商品。那么这个中间的转化,就是要做好提升,除了生产加工以及品牌终端的应用,企业还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蔡涛介绍,社会责任体现在生产加工里面所涉及的绿色环保,例如从材料的角度,怎么样才能做到没有污染;从节水少水的供应,能不能走向无水的供应;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可再生等问题,这些都是传统行业需要去关注的方向,进而达到绿色创造的目标。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慢慢的变多人注重穿衣的品质和舒适,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石狮产业研究院的设立,有利于助推当地纺织鞋服企业的发展,“企业遇到材料的品质问题或者需要改善什么样的问题,能够找到我们,我们的开发团队具有一定的人才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蔡涛介绍,研究院作为泉州引进的十八个大院大所之一,从深度服务泉州纺织鞋服产业,贴近产业实际的需求的过程中,与企业深度结合,构建了国内纺织服装产业最先进的环境气候仓(零下80℃-60℃),获得了国内唯一的“全国纺织服饰舒适型研发技术中心”,同时推进了“超临界无水染色设备及工艺”在泉州落地,导入国家级学会高端的平台资源与技术资源,服务了近百家泉州地区的纺织服装品牌及品牌供应链企业。
相信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未来将赋能泉州纺织鞋服产业多维度向“新”发展。